軸向活塞泵的工作原理

创建于05.08
軸向活塞泵的工作原理
④ 氣缸孔與活塞配對 為了避免應力集中,氣缸孔的邊緣應進行拋光和圓角處理;為了延長氣缸的使用壽命,部分活塞孔安裝了耐磨合金氣缸套(圖 f),而其他則通過燒結或其他方法覆蓋耐磨層;為了減少側向力,活塞表面用於開設環形槽 [圖 g (a)],但現在看來這容易導致活塞被夾住,因此目前大多數使用輕型活塞。為了減輕重量,減少慣性力和離心力,並改善泵的動態特性,活塞通常製成簡單結構的中空形式。然而,中空氣缸增加了氣缸塊中無效的“死”容積,這不利於提高容積效率和降低噪音,因此通常填充輕金屬或輕塑料 [圖 g (b)]。
0
此外,為了減少活塞與氣缸孔之間環形間隙的漏氣,活塞孔的間隙通常控制在0.02 ~ 0.04mm之內。
⑤ 在油的進出分配時,缸體端面上的閥板和輔助閥板應承受由於添加 T 的精度誤差和操作中的傾斜扭矩而產生的缸體的偏心負荷。如果缸體端面與閥板之間的間隙過大,則會增加泄漏並降低容積效率,否則,閥板的磨損將會加劇。理想的接觸條件是缸體懸掛在油分配板上。
如果閥板與氣缸體之間的間隙不均勻,將會加劇閥板與氣缸體端面配對的磨損,並影響泵的性能和使用壽命。為了控制不均勻的間隙,對閥板或氣缸體的結構採取以下措施。
a. 平面分佈之所以稱為平面分佈,是因為閥板與氣缸體的組合是平面的。這種結構具有加工和維護方便、軸向補償等優點。因此,這種結構廣泛應用於小型和中型排量的泵和電動機。對於排量較大的泵和電動機,通常採取以下三種措施之一來補償不均勻的間隙:一是使用浮動閥板 [圖 H (a)] 自動補償閥板 1 和流套 5 的相對浮動;二是使用浮動氣缸體 [圖 H (b)] 自動補償氣缸體 2 和流套 5 的相對浮動。相比之下,加工方便且易於選擇壓縮比,但氣缸體的運動慣量增加,自我對準性能差,泵的自吸性能受到影響;第三,使用浮動過渡板 [圖 H (c)] 通過過渡板 7 和氣缸體 2 的相對浮動自動補償,這對加工和維護方便,但補償較少。
0
對於平面閥分配,有時會在氣缸體的底端面上覆蓋一層銅和其他抗摩擦材料(圖 f),以減少閥板與氣缸體之間接合面磨損。
b. 球形端口如圖I所示。由於端口板1和氣缸塊2的接合處為球形,因此稱為球形端口。這種結構具有良好的自我定位能力,並且可以自動補償。但球面加工需要特殊設備、高精度且維護不便。
0
留下您的訊息並
我們將聯繫您。
Phone
WhatsApp
WeChat